
這句話真的挺刺耳:
「孩子隨便養、隨便大。」
說:以前不也是這樣長大的,會怎樣嗎?
會怎樣耶!因為我不想把上一代的理所當然
再丟給我的孩子,努力不是要養出「完美小孩」
而是想對這個生命負責,所以我們才這麼努力
不把自己的傷口、無奈、情緒轉嫁在孩子身上
說:跟小孩講話就講話,這麼多眉角幹嘛?
你希望別人跟你說話時顧及感受、留一點善意
那為什麼輪到孩子,就可以「隨便講」?
一句話,可以是陪伴,也可以是壓垮的重量
說:以前丟在地上隨便養,哪有在那口罩消毒
以前有這麼多病毒嗎?大環境空氣品質一樣嗎
不過度焦慮,但真的不忍心看孩子承受病痛
能用多一點醫療知識去避免,我就想去做
(當然!我知道免疫力需要鍛鍊的
說:以前哪有這麼多早療、有的沒有的課程
對!但以前沒有3C,生活本身就是五感刺激
早年父母忙工作,兄弟姐妹就是最好的玩伴
大家隨便在地上,就能一起玩沙、做事
可現在,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掃把能掃地
只看過掃地機器人在跑,還問「掃拖一起嗎?」
生活型態不同,教養方式也要跟著調整
因為我們比以往更清楚,孩子發展的重要性
我們其實很用心在當父母
盡心盡力地陪伴、選擇、思考
每一件看似微小的事,都不敢馬虎
最後,你要為我小孩負責~幫我養小孩歐~
什麼隨便養,你被隨便對待試試看
要的不是「隨便」,而是 彈性,是一點鬆弛感
(以後有人說隨便養,可以回~你是說放鬆養吧
孩子不只活在家庭裡,還有社會的期待、輿論
認真也有話講~ 太隨便也被說沒在教
願意生小孩已經很勇敢了
請給家長多一點支持,好嗎~
發佈留言